基本情况
姓 名:冯拉俊
出生年月:1957年12月
职 称:教授
毕业院校:华东理工大学
Emial:fenglajun@xaut.edu.cn
学习与工作情况
1998.9-2002.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习;
1985.9-1988.7,陕西科技大学硕士学习;
1978.3-1982.1,华东理工大学学士学习。
讲授本科生《无机化学》、《化工过程及设备》、《材料表面工程》等课程,研究生的《特种涂层》、《材料腐蚀与防护检测技术》、《表面物理与表面化学》等课程。博士生讲授《材料表面化学概论》。
研究方向
1.材料制备
2.材料腐蚀与防护
获奖情况
[1]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
[2]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
[3]获轻工总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
[4]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
[5] 2012年度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科研情况
主持的科研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离子热喷法制备非晶材料的机理研究”
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碳钢焊接接头在亚铵介质中耐蚀性研究”
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铝活塞表面喷涂耐磨梯度涂层的研究”
4、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子题)“眼镜支架专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5、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等离子热喷法制备陶瓷超细粉末的几个理论问题”
6、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陕西省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7、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专项计划“X80管线钢焊接接头在含硫介质中腐蚀行为及防腐性能研究”
8、教育厅产业培育化项目“热喷涂法制备纳米印刷粉末”
9、西安市攻关计划“热喷涂法制备非晶态合金的研究”
10、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国产连续管卷板及CT80级Φ31.8×3.18mm规格连续管研究”
申请专利
[1]棒材等离子喷涂自动送棒机专利公开号:200620079102.8
[2]一种棒材等离子喷涂制备铁基非晶态合金的方法专利公开号:200510022754.8
[3]一种防锈铁玻璃工艺品的制造方法专利公开号:200610041623.9
[4]一种耐腐蚀的潜水电机转子专利公开号:200820029233.4
[5]复配表面改性剂包覆铜锌粉末配制的金油墨及制备方法专利公开号:200610105072.8
[6]Cu-AL2O3梯度复合材料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公开号:200610043097.X
[7]光亮电刷镀纳米铬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公开号:200810017265.7
[8]高分子材料冷喷涂系统及涂层的制备方法专利公开号:200810231776.9
[9]复配表面活性剂的蓝色喷墨打印水基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公开号:200710018847.2
[10]耐候的红色喷墨打印水基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公开号:200710018846.8
[11]一种硅藻土基多孔AgO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公开号:201010550108.X
[12]等离子喷涂制备多晶耐磨涂层的方法专利公开号:201110108741.8
专著及教材
[1]造纸设备腐蚀与防护,轻工出版社,1994年
[2]表面及特种表面加工,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社会兼职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名誉理事,
中国无机化工学科带头人。
陕西省防腐保温协会副会长
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120余篇,代表性论文
[1]Lajun Feng,Dapeng Xu,Ali Lei.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 2008, 17(4):473-477 (SCI&EI收录)
[2]Feng Lajun,Lei Ali,Fan Juhong.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5,23(5):P564( SCI&EI收录)
[3]Dapeng Xu,Lajun Feng,Ali Lei,2008, 62(17-18): 3297–3300(SCI&EI收录)
[4]Ali LEI, Nan DONG, Lajun FENG,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07,23(3):383-386 (SCI&EI收录)
[5]Lei Ali,Tang Wenhao,Feng Lajun,China Welding, 2007,16(3):10-13 (Ei收录)
[6]Xu Dapeng, Feng Lajun, Lei Ali , Zhu Guang.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Lanthanum Trivalent Ion Doped TiO2 Nanopowders by Liquid Plasma Spray.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7, 25(Sp. Iss.SI): 570-574(SCI:000254839500131)
[7]Dapeng Xu,Lajun Feng,Ali Lei,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9, 329(2):395-403(SCI&EI收录)
[8]冯拉俊,徐大鹏,雷阿利,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18(8):1566-1570 (EI收录)
[9]冯拉俊,徐大鹏,雷阿利,中国造纸学报, 2007,22(4):84-87(EI收录)
[10]冯拉俊等,金属热处理,2005, 30(4):14-17(EI收录)
[11]冯拉俊等,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4,19(3):68-71(EI收录)
[12]冯拉俊等,焊接学报,2006,27(1):89, -92(EI收录).
[13]冯拉俊等,中国造纸.2002,(2):23-26 (EI收录)
[14]冯拉俊等,中国造纸,2001,(3):28-31( EI收录)
[15]冯拉俊,金属热处理,2007,34(2):87-89(EI收录)
[16]冯拉俊,沈文宁,冯慧,郭美娟,无机化学学报,2011,27(12):2353页(SCI收录)
[17]沈文宁,冯拉俊,雷阿利,孔珍珍,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40(S2):31(SCI收录)
[18]沈文宁,冯拉俊,孔珍珍,冯慧,无机化学学报,2010,26(9):1577(SCI收录)
[19]Wenning Shen,Lajun Feng,Ali Lei,Meijuan Guo,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217-219卷,879页(SCI收录)
[20]Yan Aijun,Feng Lajun,Shen Wenning,Wang Zipeng,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239-242卷,428页(SCI收录)
[21]Feng Lajun,Yan Aijun,Meng Yongqiang,Juanling Hou,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0,28(S1):389-392(SCI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