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师风采 > 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 正文

韩晶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02-06 】

基本情况:

姓 名:韩晶

毕业院校/专业:西北大学精细化工(工学学士)

西北大学应用化学(工学硕士)

日本近畿大学化学科(理学博士)

Email:hanjmail@126.com;hanj@xaut.edu.cn

教师个人主页:http://js.xaut.edu.cn/web/function-coordination-chemistry


研究方向

1.光致变色材料合成与性质研究

本研究方向锁定国际公认光致变色性能最优异的二芳基乙烯,通过合理设计并合成新型光致变色分子,研究其溶液、薄膜和晶体相的光致变色性质和无损读取等性质,探讨结构-性质相互关系,开发新型光致变色材料;

通过晶体工程方法,自组装金属-二芳基乙烯配合物,合成光致变色单晶,研究配合物在溶液、薄膜和晶体相的光异构化反应,探讨配位环境下二芳基乙烯配体的芳基构型和反应碳距离对配合物光致变色反应的影响,以及拓扑结构与光反应的关系和规律,利用主体结构在光激发下的结构收缩/膨胀实现客体分子的解吸附或气体吸附特性的变化,合成多功能光致变色材料,为二芳基乙烯实用化应用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本研究方向已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一项。

2.功能配合物设计、合成与性质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设计和合成新型功能性配体,通过调节阴离子、溶剂、金属-配体摩尔比和合成方法等因素,自组装构建具有不同维度和拓扑结构的功能配合物单晶,研究晶体结构,孔洞结构,主-客体关系,客体分子的可逆解吸-吸附性质,客体分子(离子)识别,离子交换、气体存储,磁性、光催化等性质。

科研情况

[1]美国(西安)应用材料创新基金:“新型光致变色薄膜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XA-AM200713), 主持,完成

[2]西安理工大学高学历人员启动基金,主持,完成

[3]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自然科学专项:“具有光驱动客体解吸性质的微孔配合物构筑”(09JK618),主持,完成

[4]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主持,完成

[5]西安理工大学科学研究项目:“刚柔相济的微孔配合物构筑”,主持,完成

[6]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溶胶-凝胶法制备可无损读取的光致变色薄膜材料”(2011JM6007)主持,完成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光呼吸”客体解吸作用的多孔配合物构筑及其光驱动客体解吸及吸附性质”(21101125),主持,完成

[8]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自然科学专项:“新型可荧光无损读取的二芳基乙烯光致变色分子合成及性质研究”(12JK0621),主持,完成

[9] 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创新项目(2015cx001) 主持,在研

[10]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基于双光致变色配体的配合物构筑及其多色性质调控”(2017JM2021)主持,在研


发表论文

[22]J. Han*, J. Yang, Z. Yu, Q.-J. Wang, Inorg. Chim. Acta. 2018,469C: 318-324.

[21]J. Han*, S. Li , Z. Yu*, H. Chen, Y. Zang, Q-j. Wang,Inorg. Chim. Acta. 2017,464:11-17.

[20] J. Han*, H. Chen , Z. Yu*, P. Guo, Inorg. Chim. Acta. 2017,462,1-9

[19] X. Liu,J. Han*,Z. Yu,X.-X Wang,Chin. J. Inorg. Chem.,2016, 32(11):1931-1941.(cover paper)

[18] J. Han*, Y.-D. Zhang, Z. Yu, X. He, B. Jin,ZAAC, 2016,642(8):584-589

[17]J. Han*, X. Liu, Z. Yu, X. He, N.-X. Xu,Inorg. Chim. Acta. 2016,442:124-133

[16]J. Han*, Y. Zang, Z. Yu, X. He, P. Guo, Synthesis,Tetra Lett., 2015, 56(37):5213-5217

[15] X. He*, K. Fang, X.-H. Guo, J. Han*, et al. Dalton Trans.,2015, 44(30):13545-13549

[14] J. Han*, Q. Gao , Z. Yu, X. He, C.-y. Quan , Inorg. Chim. Acta. 2014m423A :340-347

[13] 权春艳,韩晶*,余中,高琪,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4, 30(3): 331-335.

[12] J. Han, Z. Yu, X. He, et al. Inorg. Chim. Acta. 2012, 388(1): 98-101

[11]白力静,徐雷,韩晶,李想, 金属热处理,2011, 36(6):54-58

[10]韩晶余中,马中琦等,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1, 27(4):430-434

[9] H.M. Guo, X. He , J.J. Liu ,J. Han, et al.Polyhedron 2011, 30 :1982–1989

[8] J. Han, Z. Yu, L. J. Bai, G. Y. Zhao, et al.Chinese J. Inorg.Chem.2009,25(9):1607-1611

[7]韩晶余中,白力静,赵高扬等,材料导报, 2009, 23(8):44-48

[6]J. Han, M. Maekawa, et al.Inorg. Chim. Acta2007, 360 (8) 2792-2796.

[5]J. Han, M. Maekawa, Y. Suenaga, et al.Inorg. Chem. 2007, 46(8) 3313-3321

[4] J. Han, H. Konaka, T. Kuroda-Sowa, et al.Inorg. Chim. Acta 2006, 359 (1) 99-108

[3] J. Han, A. Nabei, Y. Suenaga, et al.Polyhedron 2006, 25 (13) 2483-2490

[2] M. Munakata,J. Han, A. Nabei, et al.Inorg. Chim. Acta 2006, 359 (13) 4281-4288

[1] M. Munakata,J. Han, A. Nabei, et al.Polyhedron2006, 25 (18) 3519-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