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葛利玲:将年华挥洒于工作的每时每分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02-06 】

一个拥有良好师德的人,会为世人所尊重;一个对学生和教学有着严谨的态度的人,则会为学生所喜爱。而葛利玲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师德的人,自然也受到了众多学生的爱戴,凡是上过她所教授的实验课的人,都会不禁为她对于科学的严谨和对教学的投入所动容,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我就是象棋里的一个‘卒’,一个普普通通的角色,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正是这个“卒”,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硬是将一步步的积累,转换成了最终的成功。

葛利玲为学生教授实验课程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1978年,葛利玲作为第二批恢复高考后的考生,考入西安工学院(今西安工业大学)实验大专班,两年后毕业,于同年1981年,进入陕西工学院(今陕西理工学院)金相实验室工作,主要负责本科生实验教学工作,在此期间,到西安交通大学进行进修。

由于当时培养模式的问题,葛利玲坦言,自己在实验大专班的两年里所学的知识都是一些金属学方面的基础课程,而自己也正面临着为本科生教授实验课程的“难题”,没有扎实的专业课学习功底,自己又如何去为这些本科生们讲授课程,尤其是“实验”这门既需要动手操作,又需要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课程。

有一个现实的情况,当时的学生大都勤奋好问,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问题,他们也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只要有他们不懂的地方,他们就会向老师“发问”,因而作为老师,他们也时时刻刻面临着来自于学生的“挑战”。而反观今天的大学,能“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已聊聊无几。

因此,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葛利玲就开始“积累”。为了弥补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在学校期间,既是老师也是学生,每学期她为自己安排了两门金属学和金相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每天还要接受大量的实验课程的培训,从最简单的磨样,到一个复杂的实验,学生们也许只做一遍的事情,而作为一个实验老师,就需要反复做到几遍甚至更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更为深入的了解整个试验过程,把握每个细节,熟练地为学生讲好每一堂课。

1984年,在对金相实验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及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之后,葛利玲再一次到西安交通大学进行进修。这次进修也是对她日后工作影响至深的一次经历。在进修期间,她参与了《金相图谱》一书(1988年出版)的金相照片制作工作,从制样到拍照的整个过程,几乎是由她一人完成,繁重的制样任务,没有使她厌恶这项工作,反而让她在这方面有所积累,“能将所有典型金属金相组织了然于心,对于我个人来说收获颇多”。而这也为日后《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程》一书的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葛利玲还一边进修,一边到“交大”做旁听生,充实自己,在她手里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成绩单。1985年,经过近一年的进修之后,她又回到陕西工学院。三年后,于1988年正式调入陕西机械学院(今西安理工大学)金相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至今。

如果说将她前10年的工作经历用“积累”来概括的话,那么,真正进入西安理工大学则可以称作“奉献”。

这就是我的工作

初入“理工大”,一切都不像想象中那样。据葛利玲所说,整个实验室里没有几张“像样的”教学图谱,仅有几张陈旧的金相照片(前苏联时期留存)。实验课程内容自然也不是很丰富,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也因此受到条件限制,相比其他学校,落后不少。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从1989年开始,她就连续几年为实验室制作了累计几十副金相图谱,从磨样到拍照,她样样都是亲自过手。当被问到“都做了这么多,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做”时,她的回答也只有一句,“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她亲自带领工人刷墙,并把一些老旧的桌椅进行改造后继续使用,并为实验室购置了一批新的教学用具,使整个实验室焕然一新。

1990年11月18日,刚刚完成实验室的整体翻新的第二天,她与爱人共同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而就在前一天,她在学校的施工现场做完最后的工作后才离开。因为实验室对外承接测试项目,再加上学生实验课程,每天她都会忙到十点半左右才返回家中;而每个月的四个周末,就有三个周末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而这样的日子一晃就二十多年过去了。“家人也常常会有不解,但是工作总是要完成的……”她说。

葛利玲金相图谱作品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望

2014年9月,第三节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在北方民族大学举行,葛利玲与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7所院校的专家承担了大赛评审工作,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教学示范实验中心赛前为主办方提供了100余幅典型微观组织照片和标准试样进行展出,作品受到了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师生的高度评价。而在这背后,也是葛利玲一个人在默默的付出,为了赶制这些照片,她连续10天待在暗室亲自洗照片。在她的倡导下,金相显微技术培训(包含暗室显影技术培训)已经列入西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学生的必修实验课程,这门“古老的艺术”已为广大学生所喜爱。

葛利玲作品参展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或许有人会问,在这个数码时代里,那些显得落后的技术是否还值得存在,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应用领域。然而用葛利玲的一番话来说,“即使科技再发达,社会再进步,也不能忘记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历史”,就像我们永远也不能忘却生命的原点,回顾一些老的东西可以使后人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有更深的积淀,因为我们始终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人,没有前人的基础,我们也不可能站的更高,看得更远。

葛利玲说她有一个愿望,就是为学校建一个材料学科发展史展览馆,将她多年来收藏的废弃教学物品做成一个系列的展览,让后来的人们都能了解前人“艰苦奋斗”的发家史,以激励他们 将“自强不息”的精神代代相传。

葛利玲就是这样一位乐此不疲的奉献者,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自己平凡的工作,踏实做事,孜孜育人。

葛利玲老师生活照

人物简介:

葛利玲,现任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主任;农工党陕西省委委员;陕西省理化学会理事;全国高校材料学科实验教学会理事;《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程》主编

摘自中国青年网 高校频道 http://school.youth.cn/rw/xy/2014/1130/722720.shtml